痘痘与脂肪粒的区别:
一、从名称上区别
脂肪粒恰当的称呼应该是粟丘疹,一般人们习惯于将成长在眼部周围的小颗粒称之为脂肪粒。
痘痘也就做青春痘、粉刺、暗疮、痤疮等。痘痘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
二、发病机制上区别
脂肪粒:当皮肤不够清洁,如长时间使用浓重眼影等彩妆产品,或过多使用磨砂膏、去角质产品等,都会使眼周肌肤出现极微小的、肉眼无法察觉的伤口,进而在皮肤自我修复过程中产生白色小囊肿——粟丘疹。通常出现这种问题的人会感到皮肤干燥,并使用滋润度较高的产品,因此一般会误以为这是眼霜惹得祸。其实,少有护肤意识的男性以及儿童在临床上也是常见粟丘疹的“受害者”。
痘痘: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皮脂腺的发育及皮脂腺的产生受雄激素的支配,而雄激素的增加受年龄、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影响。另外饮食也可影响痤疮,如脂肪、糖、辛辣、可可、乳酪、花生等均可增加皮脂产生和使炎症加剧。
三、形态上区别
脂肪粒外形类似结石,呈黄白色,约针尖或小米粒大小,用针挑破能看到白色小硬块;
痘痘损害开始是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呈黄白色,此为毛囊内皮脂与毛囊壁脱落的角化细胞构成,其顶端因黑素沉积成黑头粉刺,如以手指挤压可挤出头部黑色而体部呈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有炎症。
四、症状上区别
脂肪粒一般是米粒大小,面部有突起、无痛感;
痘痘是一种慢性炎症,长痘时周围的肌肤会呈现发红的炎症表现,按压后有明显疼痛感。
一般油脂粒和脂肪粒还是有区别的,有些不一样的,因为脂肪粒是由于皮肤里面长出来的,和皮肤的颜色有些相似,没仔细看是不太明显的,而油脂粒是由于毛孔中的脏东西累积而形成的,颜色像是黄色的,可以用手挤出来的,所以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油脂粒可见于面部任何地方,也可见于任何皮肤类型,甚至在干性皮肤上也可以发现。主要与个体的脂肪代谢紊乱有关。且数量从1、2个到数个不等。但边界清楚,呈圆形;且不融合。好发于眼周围。脂肪粒是一种长在皮肤上的白色小疙瘩,约针头般大小,看起来像是一小个白芝麻,一般在脸上,特别是女性的眼周。脂肪粒的起因是皮肤上有微小伤口,而在皮肤自行修复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个白色小囊肿。也有可能是由于皮脂被角质所覆盖,不能正常排至表皮,从而堆积与皮肤内形成的白色颗粒。
汗管瘤是发生在汗管上皮的一种良性病变,而脂肪粒的发生有研究发现跟肥胖有关系,两个都是良性的病变。可能经常用眼霜的女性会发生脂肪粒,可能跟脂肪堆积有关系。如果经常用某一种眼霜发生脂肪粒,尽量不要再用它,比方油脂性比较高的眼霜,有的会引起脂肪粒,就是脂肪的堆积。避免用这些东西,可能慢慢它就会消退。但汗管瘤一般跟化妆品可能关系不是太大。
脂肪粒和油脂粒有着本质的区别,油脂粒是由于患者内分泌的失调导致了面部的局部油脂分泌过多从而产生的,而脂肪粒是由于患者局部皮肤的角质堆积所导致的,但是都需要患者及时的进行面部的清洁并且做好保养才可以得到改善。
方法/步骤
形成的原因不同
闭口粉刺:主要是废旧角质堆积,毛孔阻塞引起的。根本原因是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病原菌感染也是导致粉刺的病因。
脂肪粒:脂肪粒的起因是皮肤上有微小伤口,在皮肤自行修复的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小囊肿。也有可能是皮脂被角质覆盖,清洁不彻底,或者护肤品过于油腻,肌肤吸收不了,而引起脂肪粒。
后续发展不同
闭口粉刺:通常会发展成两种局面:一种是不感染,成熟后变成淡黄色固体颗粒;一种是感染发炎,变成开口痘痘。
脂肪粒:不用手蛮力挤出,通常不会发炎。坚持用精油、眼霜按摩脂肪粒,后期可能会干瘪脱落。
外观不同
闭口粉刺:米粒大小的黄白色半球形小包,质硬,无自觉症状,表面常覆有鳞屑,多出现在额头、下巴,脸部其他位置也可出现。
脂肪粒:约针头般大小的白色小疙瘩,一般在脸上,特别是眼睛周围,表皮不会出现鳞屑。
对气温敏感度不同
闭口粉刺:受气温影响,天气热油脂分泌旺盛时,闭口粉刺会变多,部分会有发红、发痒,或者发炎灌脓的情况。
脂肪粒:基本不受气温影响。
挤出难易程度不同
闭口粉刺:成熟后皮下会有淡黄色固体颗粒,可以轻松的挤出。
脂肪粒:不容易挤出皮下的白色颗粒物,需要用针挑破才能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