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黑色素瘤的常用方法

  • 匿名用户 提问于 2019-07-17 09:35

最佳答案 2019-07-17 09:51

黑色素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患者一定要重视。比较好是到正规的肿瘤专科医院去检查下,因为不同的人病情不一样,对症下药才是重要的。以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患者也可以多试试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

其他 5 个回答

在治疗黑色素瘤的这个领域当中,是没有明确的中医治疗办法的。但是我们在治疗过程当中呢,也会使用到一些中医的治疗办法。主要是用于改善患者的一些症状,比如:有的患者在做完化疗、靶向治疗或者一些生物治疗以后,出现乏力、头晕、脱发、食欲不振或者打嗝等症状,我们会推荐患者去中医科就诊,使用一些中药治疗。是能够部分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对西药治疗的耐受性。"

靳小雷 | 2019-07-17 10:53

方法/步骤1:

传统治疗

这是为多见的黑色素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早期手术切除和中晚期手术切除后辅以化疗和放疗。有专家报道对部分切除后有残存病变的黑色素瘤行放射治疗,结果表明黑色素瘤对放射有阻抗性。有专家也证实与单独化疗对比,化疗联合免疫疗法可提高疗效,不过仍提示放射疗法可作为黑色素瘤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

方法/步骤2:

基因治疗

这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式以特有的特异性、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正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方法/步骤3:

黑色素瘤常见的治疗方法—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温和的人本主义治疗方式,生物治疗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及耐受性好等优点,被称之为肿瘤治疗的科学绿色疗法,为肾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大大减轻了肾癌患者的痛苦。

注意事项

​一定要选择适合患者自身的治疗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治疗。

赵延勇 | 2019-07-17 11:43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卢建建 | 2019-07-17 13:18

看看治疗黑色素瘤的常见方法吧。

放射治疗黑色素瘤

放射治疗黑色素瘤适用于有转移灶的患者和一些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它只能缓解黑色素瘤患者内脏转移灶的压迫症状,减少痛苦。对原发性黑色素瘤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此法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外敷方法治疗黑色素瘤

1、三品一条枪粉

以白砒和明矾煅制成白色块状物,加雄黄、梅药,一起研成细粉后以紫外线消毒后封瓶备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净后敷上药粉0.3~0.6g,然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5天上药一次。一般上药3~5天后,癌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即改换四环素软膏涂布,使肉芽组织形成。

2、蟾酥软膏

取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再加40g磺胺软膏,调和均匀,适量敷于黑色素瘤患处。一般用药3天后黑色素瘤开始坏死脱落,用药18天左右,创面可基本愈合。

3、五虎丹

水银、白矾、青矾、牙硝、食盐各180g,煤油丹和结晶研成极细粉末,将药粉直接撒敷于黑色素瘤患处,或以米饭塑形搓成钉剂,敷于黑色素瘤病灶上,或插入病灶中。待黑色素瘤肿块坏死脱落后,改撒红升丹,隔日换药一次,直至收口为止。

化学治疗黑色素瘤

化学治疗黑色素瘤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化学治疗黑色素瘤的治愈率在百分之十以下,而且化疗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治疗后的黑色素瘤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掉头发等现象,同时也使黑色素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癌肿扩散,因此化疗并不适合黑色素瘤患者。

生物治疗黑色素瘤

生物治疗黑色素瘤有一定的效果,它是采用黑色素瘤患者自身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增殖、培养,然后将这些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间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黑色素瘤,此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术后做辅助作用,术后使用可清除患者体内微小转移灶,减少黑色素瘤的扩散和转移,提高患者自身抗肿瘤的免疫能力。

俞冰 | 2019-07-17 14:38

黑色素瘤治疗是以手术、免疫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重要,主要表现在:对于局部病变,根据其深度和部位来调整手术要求;其次黑色素瘤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故术前需做前哨淋巴结检查,可提前发现转移病灶。

李斌斌 | 2019-07-1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