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肌是一种强有力的咀嚼肌,参与关闭下颌。咬肌肥大是以咬肌增大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因咀嚼肌突出或肥大而形成的方形下颌线是亚洲人面部的一般特征之一,据报道,这种肌肉在亚洲人种中比高加索人更发达,其肥大通常通过注射肉毒毒素来减轻。
当咬肌显得太突出时,肉毒毒素注射可以减少肌肉的体积,使面部变得光滑。于是瘦脸针就成为了广大姐妹们的医美门槛项目。虽然肉毒毒素在咬肌注射上的应用是超适应症的,但在亚洲国家非常流行。
常见的瘦脸并发症是向咬肌下端注射肉毒毒素后出现代偿性咬肌肥大(蛙鳃)和咬肌肿胀(或血肿)。也有报道发现,注射咬肌之后,颞肌出现了凹陷/肥大。不过,近有报道称,不仅颞肌发生了代偿性肥大,咀嚼肌上部也发生了代偿性肥大(如下图)。
出现这些症状是因为其他肌肉的作用部分是由咬肌来完成的,而注射肉毒毒素会削弱肌肉的功能。这些临床并发症也可能是由于肌肉过于肥大,面积太大和多层肌肉注射不均匀造成的。
图:宝宝心里苦
咬肌的下半部分曾被认为是注射肉毒毒素佳的位置,因为它是肌肉腹部的大部分,这种方法还可以预防肉毒毒素蔓延至腮腺,腮腺内注入肉毒毒素会增加患者口干的概率。
许多先前的研究都试图提高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还没有一项研究聚焦于咬肌的上部。近,韩国医生Kyu-Lim Lee等通过确定咬肌上部的详细解剖结构,为更安全、更有效的肉毒毒素注射提供了一种思路。
研究结果
对25具韩国身体和8具泰国防腐尸体(男15例,女18例;右19例,左14例;年龄范围55~97岁;平均年龄80岁)的33例身体,对肌腱结构与肌肉腹部的形态模式进行了研究。
33例尸体标本中有7例(21.2%)仅见浅表肌腱。咬肌深层肌腹和肌腱结构的形态无显着性差异(P>0.05)。
经鉴定有深肌腱的病例根据与表浅肌腱的关系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01
连续模式
1A
简单连续的模式,其中深和浅肌腱咬肌连接和包围肌肉的腹部。
1B
一个单位的胶囊模式,其中深肌腱完全包围部分的肌肉腹部作为一个单一的胶囊。
1C
两个单位胶囊模式,其中深肌腱完全包围部分的肌肉腹部作为两个胶囊。
02
交叉型
深肌腱零星地位于肌肉腹部。
咬肌上部深肌腱
在33例患者中,深肌腱可分辨率为78.8%(n=26),他们要么与浅肌腱相连,要么被肌肉腹部所包围(见下表)。
1型
深肌腱与浅肌腱有形态关系,占69.7%。1a型占24.2%(n=33中有8例,类型1b和1c分别占30.3%(n=10)和15.2%(n=5) 。换句话说,在45.1%的病例中,深肌腱完全包住了肌肉腹部的部分(见下图)。此外,在第2型中,9.1%有零星观察到深肌腱 (n=3)。
类型1a,简单连续模式
(A)咬肌表面的浅肌腱前收。
(B)显示肌肉的腹部,由肌腱连接和包围。这些肌腱是咬肌的深肌腱和浅肌腱。
1b型和1c型,单单位型和双单位型。囊型按囊数细分。
(A)一个单位的模式,浅肌腱被收回,露出位于内部的肌肉腹部(肌肉腹部;白色星号)(左);被肌腱包围的肌肉腹部被分离并指示(右)。
(B)两个单位模式,浅表肌腱保存在两囊之间,并从保留肌腱的两侧(左)收缩;肌肉腹部分离并显示(右)。
类型2,交错模式。
咬肌的浅肌腱和部分肌肉腹部从外侧向内侧收缩。深肌腱散见于肌肉腹部。
咬肌浅部深肌腱结构的分类。
左上角1a型,简单连续模式,咬肌的深肌腱和浅肌腱连接在一起,围绕着肌肉腹部;
右上角1b型,一个单元胶囊模式,深肌腱完全包围部分的肌肉腹部是一个单一的包膜;
左下角1c型。两个单元胶囊模式,其中深肌腱完全包围部分的肌肉腹部是两个胶囊;
右下角第2型。交错模式,其中深肌腱是零星地位于肌肉腹部。
解决技术
下一篇:新CS组合对一个人的改变有多大?颐正案例告诉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